1月16日,我校上海高等研究院在沪举行“计算+AI”赋能科技创新高峰论坛,并成立战略咨询委员会。与会专家通过线上线下方式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计算+AI”学科交叉下的技术创新、长三角科创共同体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等热点话题,共谋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创新生态的美好蓝图,助力上海“五个中心”建设。
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吴清,我校校长吴朝晖院士分别致辞。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陈鸣波出席,副校长王立忠宣读高研院战略咨询委员会名单。与会领导共同启动“计算+AI”产学研创新生态基地,并为“计算+AI”前沿研究基地和“计算+金融”“计算+生物”“计算+工程”创新实验室揭牌,成立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教育人联合体及发布人工智能微专业。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潘云鹤院士、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Michael Levitt院士视频致辞。
科技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核心地位,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
吴清表示,人工智能作为上海重点发展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产业链供应链初具规模,重大基础理论攻关蓄势待发。期待市校双方以我校上海高等研究院为重要平台,充分发挥人工智能领域的头雁效应,在前沿技术攻关上下更大功夫,勇闯“计算+AI”基础理论无人区。在产业价值赋能上下更大功夫,让更多创新成果加速转化。在创新动能融合上下更大功夫,大力推动人工智能普惠增效,为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贡献更多力量。
吴朝晖表示,以智能化为表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机器革命叠加推进,不断加快科技创新的迭代跃升,更加需要新型市校、企校合作发挥跨界合作的放大效应、范式融合的赋能效果和体系协同的增强效能,助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面向未来,要用好“计算+”的东风,矢志实现前沿突破。做好“组织+”的文章,广泛凝聚创新合力。讲好“上海+”的故事,加快提升创新能级,以实际行动奋力谱写科技创新助力民族复兴的精彩篇章。
当天的论坛上,四位业界大咖作了主旨报告,带来关于计算+人工智能和量子科学等方面的最新进展。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校信息学部主任陈纯以“流立方”为例,从数字社会重要的技术引擎这一角度介绍了时序大数据实时智能分析技术。他说,信息空间用批式+流式数据表达物理世界和人类社会事件活动,“当每一个数据都带有了时间窗口,就变成了时序数据,这是做好‘计算+’的重要基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杭州高等研究院院长王建宇则从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谈到了学科交叉的重要性并分享了未来量子通讯的关键任务。“卫星已经工作了快5年了,但实际上我们不到一年就把所有任务完成了,科学是无止境的,我们就利用这个平台开拓了许多新实验。”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校长陈杰从背景和现状、优化与控制介绍了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前沿与应用。他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切入点和抓手就是无人系统,具体而言就是以前沿技术交叉的融合发展作为基础,实现智能体的自主自治与协同,并完成系列复杂任务。“从社会发展形态来看,数据是生产力,互联网不仅仅从架构上决定了各种各样分层次数据应用,物联网时代助推边缘计算的蓬勃发展。”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李颉从边缘智能赋能产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带来了他的研究与探索。
上海市和我校有关部门负责人及专家代表、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高校代表,以及全球浙商总会、合作企业和各界校友代表参加上述活动。
转自我校求是新闻网